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快讯 > 正文

动态:流浪地球2建议

2023-02-08 15:56:04 哔哩哔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先本人非常支持流浪地球2,已经二刷了,助力小破球打败幽灵场的阴谋,但是有三点建议,供大家讨论:

1.剧中有些人物声音是后期配的,但希望配音和画面中的口型尽量保持一致,不论中英文,比如,郝晓晞在地球联合政府的其中一次发言口型和配音不一致很容易看出是后期配音的,郭导也一直强调要让观众相信电影里的事情都是真的,这样观众才愿意将自己情感代入,但口型发音不一致很容易让观众出戏;

2.还是建议将显示名字的大小调小,显示位置向四周放。

画面是核心,字幕提示只是辅助传递信息的手段,以大多观众能看清为准即可,出现具体地名或者主角姓名时,比如:利伯维尔,刘培强等等,字体几乎占满整个屏幕(我自己都在字幕出现以后慢了一拍才看清楚),尤其在IMAX厅,文字过大如果离大荧幕又较近,再加上主角会遮挡字幕,它很容易和背景相互叠加增加人的反应时间,有点反客为主;

3.为方便中国观念输出,建议在考量成本的基础上尽量提供部分外语配音版本(比如英语)。          最近看了不少国外群众的采访短视频,很多观众打低分并不全是因为戴着有色眼镜,而是因为他们平时看惯了母语电影,看电影同时看字幕很不适应,再加上本片信息密度很高,反应稍微慢点,注意力再被字幕分走一部分,就会错过很多重点信息,甚至出现了某卫视驻外记者请了当地几个朋友看完后,有人不明白为啥要把地球推走,这就是压根没跟上电影的节奏。

当然,肯定会有朋友说,中文原版发音也属于我们文化自信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输出手段,那要达到传播我们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效果,到底是优先数量还是优先质量呢?

我个人的理解是,这个要根据现实情况:如果中国的大量电影可以在海外大量上映,那么中文原版发声在大量上映的时候试错的机会很多,而试错本身也是在强化传播效果,但是鉴于目前海外社会整体的氛围,国产绝大部分电影不会在海外上映,或者即使上映也是由于各种原因限制在部分城市的部分影院(球2就是代表),那在这种上映机会及其珍贵的情况,个人认为国产优秀电影应该是通过优秀的母语翻译配音首先让观众有舒适的观影体验,进而清楚理解电影剧情脉络发展,再谈传播效果。

这点和比亚迪的王朝系列推广正好相反,因为比亚迪目前在海外扩张非常迅速,王朝上的汉字车标以及控制系统的汉字标识虽然他们开始也并不熟悉,但通过快速增加的市场份额以及高频度的驾乘经历,他们的适应和习惯会水到渠成。